提起法医解剖,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冰冷的手术刀和惨白的无影灯,以及各种诡异的都市传说。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一种新兴的法医解剖技术——虚拟解剖以其非侵入性技术或微创手段探测人体损伤、疾病形态学变化从而达到诊断损伤与病变的目的,正悄然改变着法医鉴定的格局,就像一把隐形的 “手术刀”,在数字世界里精准剖析着生命的奥秘。
案例一
某年某月,行人张某在路边行走时,被李某驾驶的小汽车撞击受伤,经抢救无效后于当天死亡。尸表检验未见明显致死性机械性损伤,随后交警委托南天所法医室对其进行虚拟解剖。经对其虚拟解剖后,张某身体内部多发性损伤清晰明了,死因为交通事故致严重的胸腹部、盆部及双下肢等多发性损伤,导致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案例二
某年某月,孙某在某建筑工地驾驶货车倒车时,压倒站在货车后方的赵某,导致赵某当场死亡。为查明赵某死亡原因,南天所法医室对其进行了尸表检验及虚拟解剖,查明赵某死因为腹部与钝性物体(如车辆、地面等)以碰撞、挤压等方式造成严重的胸、腹部损伤,导致急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虚拟解剖的原理
虚拟解剖技术并非凭空出现,它是医学影像技术与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碰撞出的火花。其核心原理是通过 CT、MRI 等影像学设备对人体进行全方位扫描,获取海量的断层图像数据,再借助计算机算法将这些二维图像重构为三维立体模型。在这个数字模型里,法医可以像操作真实人体一样,进行 “逐层剥离”“器官观察” 甚至 “虚拟切片” 等操作,整个过程无需接触实体,却能达到与传统解剖异曲同工的效果。
虚拟解剖的优势
与传统解剖相比,这把 “隐形手术刀” 的优势显而易见。传统解剖不仅会破坏尸体的完整性,还可能难以发现某些隐匿性证据,对于一些需要保留完整遗体的情况(如宗教信仰、家属意愿等)更是难以实施。而虚拟解剖能在不损伤遗体的前提下,清晰呈现体内的细微结构,甚至能捕捉到传统解剖中容易被忽略的微小出血点、骨折线等关键证据。此外,虚拟解剖的扫描数据可以永久保存、反复查看,还能通过网络实现多学科专家远程会诊,解决某些疑难复杂案件。
虚拟解剖的应用
深圳市司法鉴定解剖室(公共法律服务站)已于2025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内设有虚拟解剖室1间,负压解剖室1间,配备有虚拟解剖专用仪器设备1台,高标准解剖台2台,能够充分满足目前深圳市的法医病理解剖需求,同时对法医解剖前沿技术研究、攻克疑难复杂案件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所在法医病理方面已开展虚拟解剖工作,交通事故类扫描15例、工亡类扫描3例,案件效果良好,报告及时出具,实现在无创检验和可重复检验的基础上准确判明死亡原因。
虚拟解剖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传统解剖的固有认知,用科技的力量守护着生命最后的尊严,也为探寻真相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把隐形的 “手术刀” 会在更多领域绽放光彩,书写出更多关于科技与生命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