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辆电动车,一场罗生门:谁在说谎?

  • 物证类鉴定
  • 2025.02.24
  •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电动自行车凭借其便捷性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首选。然而,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急剧增多,与之相关的交通事故也如影随形。在这些事故中,责任认定常常成为争议的核心:没有监控的路段、碰撞瞬间难以捕捉、当事人各执一词的局面,让每一起事故都仿佛是一道难以解开的谜题。
            某年某月,陈某驾驶一辆电动自行车行驶在路上时,突然摔倒在地,旁边一辆电动三轮车也急刹停了下来。陈某忍着身上的剧痛,手指电动三轮车,情绪激动地大喊:“就是你刮倒了我!” 但电动三轮车驾驶员李某一脸茫然,坚决否认:“我离你还有一段距离呢,怎么可能刮到你!”两人互不相让,争吵声越来越大,无奈之下,只好选择报警。
            警方迅速赶到现场,可难题接踵而至。事故发生地附近没有监控摄像头,也没有路人能站出来充当目击证人,这使得事故的经过变得扑朔迷离。面对这一棘手情况,警方决定委托南天所痕迹鉴定专家,希望能从车辆痕迹中找到事故的真相,判断两车是否发生过碰撞。
            受理委托后,痕迹鉴定专家很快抵达扣车场,分别对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三轮车进行了现场勘查。从外观上看,两车都比较陈旧,车体上遍布各种痕迹跟锈迹,电动自行车上还罩着一件棉质挡风罩,除了摔倒时车把和脚架与地面形成的刮擦痕迹外,完全看不出有其他刮擦痕迹,给鉴定专家开展鉴定工作增加了巨大的难度。
            但是,这也难不倒南天所痕迹鉴定专家。凭借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耐心的检查,一个小时后,鉴定专家在电动三轮车车厢右前部锁扣处发现两条肉眼几乎不可见的纤维。
            这两条纤维来自哪里?经过一番推理,鉴定专家认为,此处的纤维极有可能是电动自行车上的棉质挡风罩上由于刮擦撕扯下来的,在对电动自行车对应高度部位进行检查后,专家果然发现存在一道浅浅的刮擦痕迹。
            为了进一步确认,鉴定专家将纤维物质提取送往实验室进行微量物证检验,鉴定两者属于同一物质,最终痕迹鉴定专家给出两辆电动自行车刮擦成立的鉴定意见,双方均表示无异议。
            在交通出行日益复杂的今天,每一起交通事故的公正裁决都至关重要。在面对复杂事故时,南天所的鉴定专家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严谨的态度,抽丝剥茧,让真相浮出水面,守护道路安全,让每一位出行者都能安心上路,为构建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贡献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