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遗嘱引争议 笔迹鉴定断是非

  • 物证类鉴定
  • 2025.03.04
  •        在现实生活中,遗产继承问题常常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引发一系列令人唏嘘的纷争。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这样一个故事:一场围绕两份遗嘱展开的遗产争夺大战。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老人,他有两个儿子,但老人对小儿子格外宠爱,早年间便前往公证处立下遗嘱,百年之后将名下大部分财产留给小儿子。日子平静如水,直到老人查出癌症,一切都变了。

           患病后的老人急需家人陪伴照料,小儿子却态度冷漠,鲜少探望。相反,大儿子主动承担起照顾重任,悉心照料父亲,从日常起居到医院治疗,事事亲力亲为。老人看在眼里,感动又失望,于是在家中亲手写下新遗嘱,把大部分财产留给了大儿子。

           老人离世后,遗产分配问题爆发。小儿子拿出公证遗嘱主张遗产归属,老人的手写遗嘱却被指为伪造。兄弟二人各执一词,家庭矛盾不断升级。无奈之下,他们委托南天所进行笔迹鉴定。经过严谨的鉴定流程,笔迹鉴定专家最终确认手写遗嘱确实是老人所写,小儿子败诉,大儿子获得了应得的遗产。

           这场遗产纠纷虽然落幕,但背后的笔迹鉴定知识却值得探究。在这个笔迹鉴定案件中,老人笔迹特征是判断真伪的关键。

           笔画力度变弱:随着年龄增长,老人手部肌肉力量衰退,写字时难以像年轻时那样发力,笔画明显变轻。比如写横画,起笔和收笔绵软无力,失去了年轻时的干脆利落。

           笔画流畅性欠佳:手部协调性变差,导致老人书写时笔画连贯性受影响。书写过程中容易出现停顿、颤抖,写曲线时弯折痕迹明显,线条不再顺滑流畅。

           字体结构把握不准:对字体结构的把控能力下降,老人写出的字常常显得松散、重心不稳。写上下结构的字时,上下部分易比例失调或位置偏移。

           书写习惯改变:因记忆力减退,老人可能遗忘或混淆常用字写法,书写中出现错别字或不规范字体,书写习惯也会随时间推移而改变。

           从本案中,不难看出笔迹鉴定在维护法律公正中的重要性,更应让我们反思亲情与财富的关系。财富虽能带来物质保障,但不应成为亲情的试金石和破坏者。在生活中,我们应珍视亲情,秉持正确的财富观,莫让利益蒙蔽双眼。同时,增强法律意识,用合法手段解决纠纷,方能避免家庭悲剧的发生,让亲情在温暖与和谐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