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今天的话题是一个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情节——亲子鉴定,这一情节往往带有一定的狗血色彩,然而生活中的狗血,往往比戏剧更精彩。今天的这个案例就一反常态,并不是要证明我妈是我妈,恰恰相反,是要证明“我妈不是我妈”。
母子实际为姑侄?
南天所实验室曾接收过一对夫妻L、Z和儿子小L的亲子鉴定委托,用于上户口。在鉴定人与委托人谈话中,鉴定人察觉到可疑之处,经过详细询问,L承认说:“其实我是小L的姑姑,Z是他的姑父”。
原来,小L的亲生父母为躲避当时的生育政策,才选择将小L的户口上在姑姑家,现被公安核查为虚假户口。如今要改回亲生父母的户口下,就必须证明与户口本上的父母没有亲子关系。
在了解了具体的情况后,鉴定人立即对被鉴定人的血液样本进行了采样,并开始进行检验。
常规检测结果竟支持亲子关系?
鉴定人首先进行了常规20个常染色体STR位点的检测,发现有两个不符合遗传规律的位点,但经过计算累积亲权指数(CPI)达到了70997.0560。
按照亲子鉴定规范,这是可以判定为支持的依据, 但常规检测的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合,能就这么出报告了吗?南天所的专家不会如此轻易的下结论,存在可疑基因突变的情况,就会加做位点。
累积亲权指数(CPI):计算被检测男子是孩子生父的机会和随机任意男子是孩子生父机会的一种比值。CPI越大就越能说明存在血缘关系。
CPI>10000时,支持被检测男子是孩子生物学父亲的假设,即为亲生。
CPI<0.0001时,排除被检测男子是孩子生物学父亲的假设,即为非亲生。
加做位点还是无法排除?
然而万万没想到,增加检测STR位点到39个仍然无法排除L和小L的母子关系,CPI值为48.3672,这个数据落在了无法判定的区域。
鉴定人增加了X染色体和线粒体的检测,排除了L和小L来自同一母系的可能。
增加到最大检测能力,终于证明了L和小L并非亲生
X染色体和线粒体检测虽然找到了非亲生的辅助证据,但是要依据标准所出的鉴定报告,CPI值一定要小于0.0001才能下结论。鉴定人将鉴定能力拉满,做到了最大检测能力的55个位点,终于CPI计算出来的值为2.6459×10-7,小于0.0001,排除了L和小L存在亲子关系。
是不是有种“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的拨得云开见月明之感。
鉴定反思
本案是通过多方DNA证据还原事实真相的。鉴定人在受理环节格外注重与被鉴定人之间的谈话,尽可能在受理阶段将可能影响鉴定结论的输血、移植、近亲干扰等情况了解到位。
同时,南天所的专家们对待基因突变等异常结果时都会十分慎重,在加做检测位点的基础上,结合性染色体和线粒体的遗传信息综合进行判断,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拓展: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在亲生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有可能发生。打比方来说,父亲、母亲本来各有一份DNA作业,孩子应该父亲那里抄一半,母亲那里抄一半,但是孩子太粗心了或者外界干扰了,抄作业的时候给抄窜行了,于是有一部分既不和母亲相同,也不和父亲相同,这就是基因突变。然后这个出错率是有一定范围的,我们亲子鉴定使用的STR位点基因突变率大概是10-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