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痂—法医司法鉴定“好帮手”

  • 法医类鉴定
  • 2024.06.24
  •        在法医司法鉴定中,关于骨折的鉴定一个常见鉴定项目,其对案件的影响也较为重大,如在伤情鉴定中,两处肋骨骨折就属于轻伤,可以入刑。判断是否骨折,听起来是很简单的事,但在某些时候也会成为法医司法鉴定中的一个重难点。

           某年某月,张某因被人殴打致伤,入院检查后发现张某左胸一根肋骨疑似骨折,但是由于受伤次日拍摄的X光片显示不清,无法进行进一步的对比,到底是受伤时形成的骨折,还是以前形成的骨折,成为断案的关键。

           为了弄清骨折的形成时间,专家建议30天后再来进行鉴定。委托方有些不明所以:现在都鉴定不出来,难道几个月之后就能?带着这个疑问,委托方30天后再次安排张某拍摄CT。CT显示,张某疑似骨折处未见明确骨痂形成,最后专家给出不予评定的鉴定意见。

           为什么没有骨痂形成就能断定不是骨折呢?这还要从骨痂的特性说起。所谓骨痂,就是骨头受伤后愈合过程中形成的伤痂,而骨折愈合的过程就是“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是一面清除坏死组织,一面新生修复的过程(由膜内化骨与软骨内化骨共同完成),整个过程是持续的和渐进的。

           骨折愈合的过程也是暂时性紧急连接到永久性坚固连接的过程。一般将骨折愈合分为 3 个阶段,即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也有根据骨折愈合过程的组织学和生理学特征分为撞击期、诱导期、炎症期、软骨痂期、硬骨痂期和改建期 6 个不同的阶段。

           在本案中,张某的疑似骨折部位在长达30天的时间里都没有形成骨痂,根据骨痂的特性,可以基本判定骨折不是本次受伤所致,而是早于被人致伤前形成。

           关于骨折后的温馨提示

           如果身体受直接或间接暴力,很有可能会出现骨折的现象,若没有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很可能会留下各种严重的后遗症,影响日后的生活。那么骨折后注意事项是什么?

           1、避免盲目补钙

           很多人觉得骨折后应及时补钙,这样可让骨折断端更快恢复。其实并不是如此,发生骨折之后,患者的行动会受到阻碍,钙质消耗也会减少,并不需过度的补钙。如果说补钙过多,有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的后果,比如说血钙浓度过大。

           2、不要频繁吃肉或者喝骨头汤

           大多数骨折的患者都认为骨折之后应该要多吃点肉或者是喝骨头汤,这样可以促进骨折更快愈合。实际上在骨折的初期饮食应该要保证清淡,如果吃了太多肉或者是喝了太多骨头汤,反而会起到反作用。而且骨头汤当中的钙元素和磷元素含量比较多,容易使骨质当中的无机盐成分增加,对骨折部位的愈合并没有好处。

           3、多喝水

           骨折病人,尤其是下肢骨折、盆腔骨折和脊柱骨折的病人,行动十分不便,所以他们平时喝水很少,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小便的次数。可是骨折后本身就需要卧床休息,活动量明显减少,肠蠕动的速度也减弱很多。如果说饮水量过少,那么就容易引起便秘。如果是长期卧床,有可能造成小便潴留,诱发泌尿系统感染,所以骨折患者还是应该要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