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天衣无缝,岂料到百密一疏

  • 物证类鉴定(笔迹鉴定,痕迹鉴定,微量物证鉴定等)
  • 2023.05.25
  •        编者按:在中国民间故事中,狸猫换太子可以说是一个经典的桥段,不少人试图借此偷梁换柱。但是民间还有句老话,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再怎么天衣无缝的“假狸猫”,也抵不过如假包换的“真太子”。
           400万变2000万,兄弟反目成仇
           2018年2月,南天司法鉴定所来了一位特殊的委托人赵某:赵某是香港居民,而非大陆居民。
           根据赵某的描述,他在2002年曾把自己收藏的一件古董交给其三弟代为出售,当时约定售价的7成归他所有,剩下三成由赵某的三个兄弟平分。后来其三弟告知这件古董以80万美金的价格出售,但是其三弟只给了他40万美金,剩下的40万美金(折合港币400多万)被其三弟用作投资香港房地产,现在已经升值至2000多万港币。
           赵某随即向香港法院起诉了三弟,要求他返还当初约定分成的余额及投资升值收益,同时委托南天司法鉴定所对其三弟2002年签署的古董信托合同进行笔迹鉴定。
           三弟提交证据,专家意见产生分歧
           与此同时,委托人赵某的三弟也向香港法院提交了一份答辩信,信中称,赵某所说的古董,实际上是父母的遗物,归四兄弟共同所有,大哥和四弟都能证明此事。而之所以赵某能获得一半的钱,也是考虑到当时赵某经济拮据,所以才会多分一些。现在赵某知道三弟投资成功,加上投资时间又和卖掉古董的时间相近,不禁有些眼红,企图讹诈钱财。
           由于双方各执一词,信托合同上的笔迹就成了澄清事实的关键证据。南天司法鉴定所的专家在接到赵某委托后,立刻收集样本,对检材上赵某三弟的笔迹进行鉴定。专家们分别收集了赵某三弟在2004年、2005年及2016年的笔迹样本,与2002年的检材原件进行检验比对。
           初检结果显示,检材和样本上赵某三弟的笔迹既有符合,又有差异,且符合特征占据优势,专家之间产生了分歧,无法出具鉴定意见。那么差异特征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是书写速度不同造成的?还是书写条件不同造成的?还是不同人书写的本质差异?
           就在情况陷入僵局的时候,鉴定人员发现在检材和样本上,都有赵某三弟的一枚印章,尽管委托人并未委托鉴定印章,但是秉着科学的态度,鉴定人员对此枚印章也进行了鉴定,发现这两枚印章并非都是赵某三弟的印章,也就是说,印章可能是伪造的。
           为什么在检材上会出现一枚假印章呢?南天所的鉴定专家们以此为突破口,对检材上的笔迹进行了进一步的检验,最后发现,检材上的笔迹与赵某三弟在2016年左右的笔迹更为接近,而并非赵某三弟在2002年左右的笔迹,再加上检材上的签名存在另起笔、修饰重描、笔画间缺少照应关系等现象,经鉴定专家会检,一致认定检材签名字迹为摹仿书写形成。
           自以为天衣无缝,岂料到百密一疏
           在接到南天所的鉴定意见书后,赵某一开始百般抵赖,声称鉴定意见有误,他是亲眼所见三弟签字。当鉴定专家当场指出检材存在的问题时,赵某才心悦诚服地接受了鉴定意见。原来,为了获得对自己有利证据,赵某找高手摹仿了其三弟的字迹,伪造了信托合同,因听说内地南天司法鉴定所知名度高,于是委托鉴定,企图混蒙过关。然而百密一疏,高手摹仿的是赵某三弟2016年的字迹,而非2002年左右的字迹,因此露出马脚,被南天所鉴定专家一眼识破。
           南天所的鉴定专家表示,在笔迹鉴定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细致,不能放过一点蛛丝马迹,特别要注意样本的历时性变化,检材样本在历时性特征上一般不会出现矛盾,此点可作为笔迹形成时间检验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