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宠爱终成虚空 癌症老人一纸诉状将“儿子”告上法庭

  • 法医类鉴定
  • 2024.01.31
  •        案件背景

           晚年生活的理想状态莫过于身心健康,儿孙绕膝。然而,今天的故事主人公张某,多年来饱受病痛折磨,已在耄耋之年的他近期又被确诊为肺癌,病痛已使他疲惫不堪,而生活的又一次打击让他陷入困境……

           因为各种原因,张某和儿子张小某一直分隔两地,张小某由生母黄某在老家抚养。虽然不能常常陪在儿子身边,但老来得子的张某对张小某却是疼爱有加。然而,街坊邻里总有些闲言碎语,称张小某并非张某的亲生儿子。这些流言蜚语因张某常年在外地,加上黄某的有意隔绝,一直未能传到张某耳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某得知了这些“谣言”并非空穴来风,得知真相的他万分悲痛,他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决定向法院提起否认亲子关系的诉讼。

           南天所接到法院的亲子鉴定委托后,详细了解并梳理了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和诉求,并按照规范排除了近亲以及双胞胎等情况。

           此时,黄某不断强调张某因疾病原因长期接受定期输血,而这可能对鉴定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但此时的张某还在医院进行肺癌的治疗,鉴定人无法与他当面确认输血的具体情况。

           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得知,张某就诊的医院无法提供其病历,同时张某对自己所接受的输血类型也并不明确。因此,鉴定人员采取了张某除血样外的其他生物样本,如带毛囊的毛发、口腔拭子以及指甲等。

           经过DNA检测,结果显示张某的血样、带毛囊的毛发、口腔拭子、指甲等多个样本的STR分型完全一致。

           若张某的血液受到输血影响,一般表现为血液DNA检测结果不同于其口腔拭子、毛发等样本,呈现如下图所示的混合分型。因此,可以排除张某的血样受到输血的影响。

    图1 一名死前接受输血的患者的STR混合分型图谱(图源:Seo, Hee & Cho, Sohee & Lee, Jihyun & Lyoo, Sung & Park, Sohyung & Lee, Soong. (2016). Mixture Patterned Short Tandem Repeat Profile in a Perimortem Transfused Patient. Korean Journal of Legal Medicine. 40. 27. 10.7580/kjlm.2016.40.1.27. )

           输血是医学上常见的治疗手段,对于改善病情、提高疗效、减少死亡具有重要意义。输血分为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也可根据血液成分分为输全血和输成分血。

           一般观点认为,成分血中,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生物胞质,因此无白细胞的成分输血对于受血者的基因检测通常是无影响的。全血中红细胞寿命一般为90天,白细胞、血小板寿命一般为7~14天,常规而言输全血者在3个月后,输入的血细胞消耗殆尽并被受血者自身替代后可进行抽血的基因检测。

           而现代输血技术中由于不同温度条件下血液中各种成分的保存期限不同,且为避免输血风险也较少使用全血。

           张小某在多个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与张某的基因型并不匹配,这意味着他们之间并无生物学上的血缘关系,检测结果也证实了“谣言”并非空穴来风。虽说早有心理准备,但鉴定意见这个确凿证据对于张某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多年的宠爱与关怀最终化为泡影。

           鉴定反思

           在亲子鉴定中,面对被鉴定人接受过输血的情况,鉴定人需要确认被鉴定人的输血分类、输血成分、输血时间等详细的输血史以确认采集合适的检材,当被鉴定人有近期输血史又急需做DNA检测时,可以采集口腔拭子、带毛囊毛发等样本。

    在这个特殊的案例中,我们深感人生的无常和复杂性,这无疑是对亲情和信任的极大挑战,更是对道德和伦理底线的严峻考验。